什麼是痔瘡?
痔瘡其實就是肛門附近的靜脈有不正常的腫脹或凸出。若有痔瘡孕婦可能會覺得肛門處有異物感、排便的時候糞便或擦屁股時會有血絲、有時會感覺肛門劇烈疼痛,若有以上問題可能就是痔瘡喔!
為什麼會有痔瘡呢?
痔瘡是肛門內或外的血管靜脈區張,如果發生在肛門齒狀線以內的就室內痔,發生在齒狀線以外的就是外痔,如果同時都有就是混合痔。通常便秘是造成孕期痔瘡的主因,雖然便秘布一定就會有痔瘡,但隨著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漸漸長大,腹部承受的壓力及重量也越來越大,到了懷孕中期後,漲大的子宮就會壓迫到大腸,造成排便不順,也因為壓迫到直腸,所以容易產生靜脈區張而形成痔瘡。
嚴重程度分級?
痔瘡可分為四級
痔瘡大約可分四個等級,數字愈大表示愈嚴重
第一級:便後出血,未有痔瘡脫出。
第二級:便時痔瘡脫出,便後會自動縮回去。
第三級:便時痔瘡脫出,必須用手推回去。
第四級:無論是否排便,痔瘡都脫出肛門口,無法用手推回去。
改善方式
在孕期出現的痔瘡,如果媽媽不會感覺不舒服,可以與他合平共處,若有不舒服的症狀,通常大部分的醫師會以保守療法為主(外用藥膏或軟便劑),因為擔心懷孕時麻醉會影響寶寶,所以非必要不會採用手術治療。而且大部分的孕期痔瘡,在產後都能獲的改善,所以只需要用保守療法使症狀緩解,等產後再評估是否真的需要手術即可。
預防方式
- 攝取高纖維食物
高纖維食物能促進腸道蠕動,增加水分吸收,讓糞便較軟容易排出,攝取足量的高纖維也能降低大腸癌的風險。
- 適量補充水分
每天補充1500~2000c.c的水分,能讓糞便較軟,容易排出,減少用力排便機會,避免痔瘡發生
- 水洗臀部
不用衛生紙擦拭,改用水洗
- 規律運動
長時間維持坐姿或是站姿,都容易增加痔瘡生成或是壓迫痔瘡,所以每坐一兩個小時就要起身活動走動一下,或是每站一兩個小時就要坐著休息一下,減少肛門壓迫的機會
- 有便意不要忍
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,一有想排便的感覺就要趕快去廁所,因為不趕快去如廁便意一消失就會增加排便的困難;排便時要速戰速決,要專心排便,因為坐在馬桶上時是讓肛門括約肌長時間處於施壓的狀態,肛門容易因壓力充血,坐得愈久充血的狀況會愈嚴重,容易形成痔瘡,若排便不順可以先起來動一動,等有較強的便意再去排便
- 軟便劑使用
如果真的還是排便不順,可以跟產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使用軟便劑,但不建議自己在藥局購買成藥,最好還是請醫師開立適合自己的藥物使用喔!